小便不利,里热者多,然尚见少阳太阳表证,故立散表法门。至以清胃汤重加楂肉,以救荤腥所伤,佐砂仁行滞,宣发肠胃血中伏热,又法外之法,当互参唇焦门者。
详注头汗、结胸。三阳合病,脉浮,大上关上,但欲眠睡,目合则汗。
又将不可汗、吐、下证及各半汤证语句,并脱略而不言。知母石膏粳米甘草麦门冬凉膈散,通治上焦里热。
若发汗不彻,不足言,阳气怫郁不得越,当汗不汗,其人躁烦,不知痛处,乍在腹中,乍在四肢,按之不可得,其人短气,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,更发汗则愈。其症目赤狂言,咽痛烦闷,如纹锦,不恶寒反恶热,初起脉见浮大,先以升麻葛根汤升散阳明毒。
邪在半表半里,则用小柴胡汤和解。中而即病,名曰伤寒;不即病者,其寒毒藏于肌肤,至春变为温病,至夏变为暑病。